同期,IPHE教育工作組協同武漢理工大學在武漢開展了面向大學生的氫能燃料電池教育活動,武漢地區高校100余名大學生參加了本次教育活動,并與來自德國、美國、日本、南非等國的專家進行了面對面交流,武漢理工大學余意博士等5名學生獲得了由武漢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傾情贊助的IPHE優秀博士/碩士論文獎,以支持氫能燃料電池的教育普及。
中國作為IPHE的發起國之一,由科技部高新司、國際合作司代表以及武漢理工大學、同濟大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大連新源動力有限公司專家組成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會議。本次會議由武漢理工大學承辦,得到了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高新司、湖北省科技廳、武漢市科技局等單位的支持?萍疾扛咝滤灸茉刺庎嵎侥芴庨L、國際合作司王蓉芳處長出席了本次會議。
來自IPHE的11個成員國及歐盟的3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屆指導委員會會議。在指導委員會會議上,各國代表介紹交流了各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的相關政策、研發及應用的最新進展。會議還討論了IPHE教育工作組、法規標準工作組、IPHE與其他國際組織的合作等方面的工作進展,并討論了IPHE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和重點方向。
指導委員會會議結束后,國內外150余名氫能燃料電池專家還共聚一堂,舉辦了國際燃料電池備用電源技術專題研討會。研討會上,歐盟、美國、日本、南非、中國等政府代表介紹了各地氫能燃料電池的發展戰略和進展。國內外知名企業如巴拉德、普拉格、中興電工等燃料電池制造企業和用戶企業如中國移動等共同對燃料電池備用電源在通信行業的應用現狀及挑戰進行了探討。入會專家認為,燃料電池技術已日趨成熟,作為通信基站備用電源有環保、可靠、經濟等眾多優勢,目前已在全球包括國內有上萬例商業化應用案例,同時在新能源汽車、分布式供能領域具有廣闊商業化前景,是“互聯網+能源”的核心技術。